- · 《水利规划与设计》刊物[05/29]
- · 《水利规划与设计》征稿[05/29]
- ·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05/29]
- · 《水利规划与设计》收稿[05/29]
- · 《水利规划与设计》数据[05/29]
- · 《水利规划与设计》栏目[05/29]
瞭望 | 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清洁能源基地有望成(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深处横断山脉的雅砻江拥有优越的水能条件,但高海拔等地质条件也为水电开发带来世界级技术难题与挑战。 从二滩水电站到两河口水电站,雅砻江见证
深处横断山脉的雅砻江拥有优越的水能条件,但高海拔等地质条件也为水电开发带来世界级技术难题与挑战。
从二滩水电站到两河口水电站,雅砻江见证了中国水电的快速成长,独步水电建设无人区,多项关键工程特性指标位居国内外同类型项目前列。
当雅砻江的江水流经攀西大裂谷,即将涌入金沙江怀抱时,矗立着一座240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这就是20世纪中国建成投产的最大规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
在离二滩大坝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依稀可见几栋造型独特、中西元素合璧的楼房,这里曾是著名的“二滩欧洲营地”。二滩水电站建设时向世界银行贷款9.3亿美元,按照世行贷款的规定,主体工程的建筑和主要设备的制造,均须用国际招标来确定承包商。
从1991年工程主体动工到200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外籍建设者与中国建设者共同修筑起了20世纪亚洲第一高大坝和亚洲最大的地下厂房。“当时的二滩现场感觉就像一个‘联合国工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建设者齐聚一堂铆足劲地干。”二滩水力发电厂副总工程师于远鹏大学毕业就参与二滩水电站建设。
作为业主方,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公司前身)创造性提出“斜线切割”模式,即由外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组成联营体参加招标投标,让中国公司有机会向外国公司学习水电建设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与外国公司同台竞技。
这种“中外联营体”促使二滩水电站建设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全方位接轨。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国际竞争性投标、实行工程师监理制、必须按菲迪克条款推行合同管理制……一系列“接轨”促进了中国大型建设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进程,为后续三峡电站的机组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二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带来的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使后续滚动开发雅砻江梯级电站成为可能。
雅砻江从源头到汇入金沙江的1571公里多河段内,总落差达3830米,年径流量608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河段水能资源高度集中,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水库淹没损失小,大型电站多,装机容量大,规模优势突出,梯级补偿效益显著。
1956年,相关部门曾经对雅砻江锦屏段做过初步勘查。在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因巍峨的锦屏山阻挡,雅砻江先北上后奔向东南,形成约150公里的大河湾,落差达300多米,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受资金、管理理念的制约,以及缺乏技术支撑,当时没能修建水电站。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明确由雅砻江公司(原二滩公司)“全面负责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2003年底,雅砻江公司决定“再战”锦屏。
“吃过锦屏的苦,就能吃得天下的苦”,这是流传在锦屏建设现场的一句话。作为西电东送战略支点、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锦屏水电站的建设者们面临三大难题: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环境最恶劣、技术难度最大。
在十余年的建设时间里,锦屏建设者们先后“挖出了”总长达12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规模水工隧洞群,在深山峡谷之间“砌起”了世界最高坝。总装机容量840万千瓦的锦屏电站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坝工技术、隧洞施工技术、机电设计制造技术,成为了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和川渝电网重要支撑电源。
如果说当年建锦屏水电站靠的是吃苦,2014年10月开工建设两河口水电站更多依靠的是智取。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施工,面临高土石坝、高边坡、高海拔、高泄洪流速、高地应力地下厂房等“五高”技术难题。
两河口在国内外高坝施工中首次实现了大规模智能化、无人化作业。“两河口智能大坝取得一系列重大开创性成果,智能无人碾压累计填筑量突破352万立方米,国内首批智能碾压机在两河口水电站正式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坝工技术进步和重大装备升级。”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光华介绍。
技术人员至今仍然记得的一个细节是,由于两河口水库所处海拔高、库容大、蓄水周期长,发电机组长期在低水头工况运行,给机组转轮核心部件等稳定性带来极大考验。面对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线棒放电晕等行业技术难题,历时九个多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摆度均控制在100微米以内,振动在30微米以内,仅相当于一跟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确保了机组无任何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zonghexinwen/2022/032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