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推进河长制,上海正在编制河道规划设计导则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上海,滨水空间将对城市活力的营造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随着浦江两岸贯通工程推进,相应地段日益亲民而富于活力。而中小河道也在进行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提升水环境质量,

在上海,滨水空间将对城市活力的营造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随着浦江两岸贯通工程推进,相应地段日益亲民而富于活力。而中小河道也在进行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提升水环境质量,水域面积只增不减。

实际上,随着“河长制”的推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已成为上海迈向“生态之城”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

上海市规土局与上海市水务局正在联合起草《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据了解,该导则梳理了河道现状概况,提出生态之河、安全之河、都市之河、人文之河、创新之河这五大目标,并相应给出河道设计的一般原则,以此将为各级河长的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即针对该导则要点所进行的整理,以供讨论和完善。

河的历史与现状

上海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城市。这甚至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三角洲沉积,上海的陆地逐渐发育形成。这段深厚的历史,正可通过如今上海的水网走向来读解:西南方向的青浦、松江等地,公元前四十世纪本是陆地,或在公元前一世纪便已成陆,其水网密布却并不规则,一派江南水乡景象;而东边的奉贤、川沙、南汇等地,分别成陆于公元七世纪与十世纪左右,宏观的河网轮廓形状与常年的冲积方向基本一致,微观的河道较为规整;至于崇明岛上的河网,方向与上海其他地方不同,结构也更加疏朗。

原图来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历史地图集》

上海河道水系与文化起源。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上海河道规划设计导则》初稿。

水也是生存之源。历史上的吴淞江是太湖地区主要的排水通道,也是一条重要航道,但随着海岸线东移和上游来水减少,吴淞江日趋萎缩。元代曾试图恢复吴淞江,但未能成功。明代导吴淞江水经浏河出海,并新开黄浦江,后者逐渐演变为上海的母亲河。

但上海建设中也有填河的历史。据统计,1860年到1949年,有记载的中心城区河道消失88条,总长度超过222公里;1949年到2003年,中心城区河道消失超过220条,总长度超过300公里。

上海市中心城区(浦西)近百年来水系分布图(1918-2006)

经过多年发展变迁,上海已建成分片治理、人工调控的河网水系。先后整治开挖淀浦河、大治河、川杨河、蕴藻浜、油墩港、太浦河等骨干河道和众多中小河道。而后陆续新开了崇明环岛运河、外环西河等一大批骨干河道,疏浚拓宽原有河道,逐步形成上海现状河道网络。

2016年,上海市河道共43424条(段),长28811.44公里,面积494.32平方公里。根据《上海市骨干河湖水系布局规划》,要构建226条骨干河湖水系,其中规划河道总长度3687千米,主干河道71条,规划河道总长度1823千米,主要湖泊为淀山湖和元荡;次干河道155条,规划河道总长度1864千米。

上海现状河道示意图。

不过,上海现有河道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生态景观和休憩功能不突出;水体质量偏低,水域和陆域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河道规划、建设及管理理念和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区域建设的统筹协调性尚待加强。

在工业化时代,滨水岸线被码头、仓库和工厂占用。而今,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滨水地带的文化魅力、生态安全等方面越发受到重视,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发展资源。

导则指出,未来上海河道应维护地区城市安全及生态平衡,不仅促进地区水资源蓄水、泄洪等系统良性运作,也为动植物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环境;容纳丰富的公共活动,融合亲水、休闲、运动、商业、文化等多重功能;传承地区文化,成为承载和延续传统文化脉络的重要空间;满足交通运输,保证客货运的通航安全,如黄浦江、川杨河等级别较高的河道,仍保留了交通运输功能。

生态之河

导则把“生态”放在最先。提出要以水为脉,建设市域水、田、林相互融合的生态基底。

导则强调,要把河道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之一,锚固以河道为依托的生态空间,加强河道两侧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同时,利用河道水域带状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zonghexinwen/2020/0729/424.html



上一篇:十四五期间将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水电
下一篇:常州市水利局直属事业单位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 | 水利规划与设计编辑部| 水利规划与设计版面费 |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发表 |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