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参与考古3年,河海大学团队解密良渚水利工程(2)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听完汇报,考察专家丽玛·胡贾女士说:“我没有任何问题了。 ” 不可思议,规划之精密刷新专家认知 “ 说到大坝,人们往往想到防洪,但防洪并不是良

听完汇报,考察专家丽玛·胡贾女士说:“我没有任何问题了。

不可思议,规划之精密刷新专家认知

“ 说到大坝,人们往往想到防洪,但防洪并不是良渚人修建水坝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否则他们搬家就好了,那比筑坝更省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更可能是为了服务古城的生产生活而修建的系统工程。”赵晓豹说,“我们总觉得5000年前人类的技术还很原始,但这套水利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工艺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碳14测年显示,水利系统与古良渚城内重要建筑的建设时间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二者是被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的。那里所在的天目山系是浙江省最大的暴雨中心,每到雨季常常山洪泛滥,溪满成灾,直到今天该地区的西险大塘还是杭州市抗洪除险的重点区域。研究发现若缺少外围水利系统,来自北方大遮山和西北山谷的洪水将对古城及附近遗址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大遮山下的塘山长堤中段,对古城防洪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蓄水也是水坝的基本功能。良渚人筑坝时,通常在坝体内填筑淤泥和草裹淤泥,坝体外侧用黄色黏土作为坝壳。这一结构类似于现代的粘土心墙坝,心墙起防渗作用,而坝壳则起到保护和支持坝体稳定的作用。取样试验表明,这种坝体的渗透系数大约为10-5-10-7cm/s,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它达到了现代工程中防渗材料的要求。

这些水坝也形成了完整的航运通道。水利系统建成后,形成了上下游两级水库,其中下游水库的水面正好抵达上游高坝的坡脚,配合原有河道和水域,就形成了从古城到下游库区再到高坝以北3公里远的运输通道。良渚人没有发明轮子,古城四周的水城门多达8个,而陆城门只有1个,佐证了当时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竹筏和独木舟进行水运。当时运输的物资主要有木料、石料和玉料等,在莫角山宫殿区 东侧的河道中发现了3根18米长的大木料,另外古城的河道采用了大量木料护坡,这些木材应该是从山里采伐后运来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古城内外舟楫往来的繁忙景象。

“我们认为良渚水利系统还有灌溉功能,因为下游水库的鲤鱼山、前村畈、横堂山等处坝下的土层中发现了高密度的水稻植硅体,这意味着上述地区在当时很可能存在稻田,而它们都处于低坝库区的下游,可以通过引水实现自流灌溉。”袁俊平说,“此外,良渚水利系统还应该具有调节水系的功能,古城位于低坝库区的东侧,城内的生活、手工业制作、城内外的农业灌溉和航运,都需要稳定的供水。

了解水利的人都知道,修筑土坝时一定要留出溢洪道,当洪水过大时可从溢洪道泄流,以免水位上涨从坝顶溢流造成溃坝。在良渚水利工程中,先民们利用了天然山谷作为溢洪道泄洪。以东高坝为例,三条水坝的坝顶为海拔30米,在水库东侧发现一个海拔28.9米的山谷隘口。水力计算表明,当隘口水位为30米时,隘口的泄洪能力大于计算出的最大洪峰流量,完全可以保障水坝安全无虞。如果坝体低于隘口会造成坝顶溢流溃坝,坝体过高则会浪费人力、物力,而目前的坝高最为科学、恰当,这表明良渚先民有高超的水利规划能力。

未解之谜,良渚人从哪里获得“上帝视角”

早在良渚先民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之前,崧泽文化(距今6000年至5300年之间)就在这里留下了遗迹 ,考古发现表明,崧泽先民无力改造自然,只能住在高地上。

然而良渚人则完全不同。碳14测年表明,良渚古城和水坝的始建时间均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其中水坝建设持续了四五百年之久,也就是说良渚先民刚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开始雄心勃勃地要改天换地,单单兴建莫角山宫殿区,他们就把地面垫高了大约15米。

良渚水利系统总土方量约为288万立方米,蓄水总量则达到4600万立方米,工程量与蓄水量的比例约为1:16,即使以现代水利工程标准来衡量,良渚水利系统也是非常高效的。最远的坝体与古城间的直线距离约11千米;高坝与低坝间距离达3.5千米;塘山长堤距离古城最近,约在城北2千米处,整个工程超出了肉眼所能看到的距离。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zonghexinwen/2020/1006/578.html



上一篇:薪资3000-10000!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招聘!
下一篇:重磅!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规划编制:陆上风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 | 水利规划与设计编辑部| 水利规划与设计版面费 |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发表 |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