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参与考古3年,河海大学团队解密良渚水利工程(3)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天我们有GPS,有遥感和测绘技术,还有卫星图片,而良渚人从哪里获得了“上帝视角”,使他们可以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设计如此庞大和高效的

今天我们有GPS,有遥感和测绘技术,还有卫星图片,而良渚人从哪里获得了“上帝视角”,使他们可以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设计如此庞大和高效的水利工程?

坝体的高度同样被控制得相当精确。东高坝三条坝的坝顶均为海拔30米,西高坝三条坝的坝顶均为海拔40米,平原低坝坝顶均为海拔10米,它们之间被山体隔断,那么良渚人又用什么办法来控制坝体的高程?

在修筑水坝的过程中,良渚先民大量使用一种被称为草裹泥的工艺。先民们在沼泽地上取土,然后用茅荻包裹土块,再用竹篾进行绑扎固定,最终以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堆筑。实验表明,通过草裹可以提高泥土的强度达6倍,而纵横交错堆砌的承载力是顺缝摆放的2倍,这种工艺相当于现代抗洪抢险时的沙包或土工袋,可见良渚人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

直到良渚文明衰落时,水利系统仍然在正常发挥功能。王宁远告诉记者,良渚文明为何在距今约4300年前突然衰落,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其中一种认为原因是当时发生了大洪水。研究表明,在嘉兴、德清、良渚地区的广大区域里,地层中都发现了一种黄粉土,它们来自长江入海口,被海潮带到杭州湾,再被冲到今天浙江杭嘉湖地区。混合着海水的洪水使良渚地区变成了一片盐碱滩涂,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大洪水反复发生,在良渚古城的低洼处形成了一两米厚的黄粉土堆积,良渚人的家园就这样被彻底摧毁了。良渚人撤退了,这些水坝却留了下来,直到2000年后的商代,人们为了排水在蜜蜂垄上挖掘了沟槽,直到5000年后的今天,石坞拦出的湖边人们开起了农家乐,塘山长堤的北侧仍然有被水坝拦蓄成的长庆湖。

这11条水坝,是良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5000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的水利系统。那么,良渚先民们究竟用什么方法进行测绘和计算?他们这种成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又从何而来?中华文明的创造密码和原始基因也许就蕴藏在这些水坝中。

“良渚”面世83年大事记

1936年

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职员施昕更等人在杭州良渚镇的一处水塘里发现一批以黑陶为特征的史前遗存。

195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夏鼐,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此处古老文化 为良渚文化。

1986年

中国考古界迎来了良渚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这就是反山墓地11座墓葬的发掘。在考古现场,发现大量珍贵的随葬品文物,尤其是12号墓,墓里出土一件重达 6.5 公斤的玉琮堪称国宝级文物,是第一批被限制出境的国家一级文物。

2007年

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被学术界称为“ 石破天惊”。良渚古城的发现,连同此前发现的反山、瑶山、莫角山、塘山、文家山、卞家山等100多处遗址点使得这座古城的面貌初露端倪。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从古城遗址可以隐约看到当年恢弘的王宫和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其中莫角山遗址是最高统治者居住和活动的宫殿区。

2012年

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证实古城外部存在一个由扁担山、和尚地、里山、高村、卞家山、杨家村、文家山等条形人工高地构成的外郭城,面积6.3平方公里,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滥觞。

2015年

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结合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手段,联合水利学科,确认了良渚古城外围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控制范 围达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2017年

通过近10年的勘探和发掘,确认良渚古城内的河道水网体系,以及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功能布局。结合对古城周围的专项钻探调查,证实良渚古城的外郭城以内没有稻田,城内居民主要是贵族和玉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各类手工业者,证实良渚古城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良渚时代产生了明确的城乡分野。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zonghexinwen/2020/1006/578.html



上一篇:薪资3000-10000!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招聘!
下一篇:重磅!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规划编制:陆上风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 | 水利规划与设计编辑部| 水利规划与设计版面费 |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发表 |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