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应用型本科水利类专业金课建设的现状困境和路(3)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3 联系行业不紧密 课程研究与科技研究关键词差异显著反映了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见图4—6)。应用型本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紧密关联行业

3.3 联系行业不紧密

课程研究与科技研究关键词差异显著反映了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见图4—6)。应用型本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紧密关联行业动态和区域经济市场,然而水利课程研究反映水利课程内容近10年来变化不大,区域差异也不显著,教学方法的更迭也并不受行业动态和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驱动。近10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正在进行水利数字化转型工作,比如建设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而从知网进行搜索,只有河海大学有作者发表了一篇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的论文。

3.4 建设成果不典型

课程研究与科技研究相比文献最高被引数差距较大反映了课程建设成果不典型。对水利课程和水利科技研究进行同时段搜索,截止2019年10月4日,水利科技和水利课程最高被引文献前五篇被引次数分别为:143(34)次,122(30)次,101(28)次,94(27)次和93(22)次。课程研究成果虽然日渐丰硕但总体体量不高。通过水利类专业课程研究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图、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和作者合作网络图发现,关系网络离散显著。通过水利课程研究主题分布,图1—3发现,课程研究内容从时间、教育类别和区域3个维度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同质化问题。因此水利课程研究总体正出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具有经验性、基础性和重复性。研究结果重复率高但是引用率不高也反映了尚未形成课程建设经典成果,或者研究关系网络尚待建立。

3.5 研究资金不充裕

课程研究与科技研究相比所归属基金较少,层次较低,反映了课程建设外部扶持力度较小。通过统计文献发表的所属基金发现,水利科技研究基金品类众多,统计结果可显示的多达近40项,从国家级到省级百花齐放,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基金”,到“公益研究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甚至还有市“教委基金”。排名前3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407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82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60篇),研究支持力度大。而水利课程相关研究,资助基金只有10多项,单个基金最高资助3篇,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3篇,“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资助3篇;国家级基金只有两项,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资助1篇。

4 水利类专业“金课”建设的路径

针对应用型本科水利类专业课程建设的5大困境,建议通过从课程设计到实施,全层次建设“金课”。

4.1 构建课程建设生态

应构建水利课程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共生态,构建水利科技和水利课程研究的共生态。水利课程研究应基于教育研究中关于教育类别化研究的丰硕成果,基于已有的应用型本科内涵研究成果,特别是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关于建构型课程研究的成果开展研究。

首先,通过分析已发表的课程研究论文发现,节点文献相对应的一级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主要来自科技研究领域。水利课程研究者更关注水利科技研究成果或者水利专门课程研究成果在水利课程研究中的应用。节点文献相对应的二级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中,课程研究成果数量稍有增加,但所占比例仍与一级大致相同。虽然,共引文献和同被引文献组中,课程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但相比水利科技研究成果,参考借鉴甚少。因此,应构建水利课程研究和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共生态,可以有效提高水利课程研究成果质量。研究反馈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研究成果,可反向促进“金课”建设研究成果的传播,以点带面,推动整体“金课”建设进入新阶段。

其次,应构建水利科技和水利课程的共生态,这不仅有利于水利课程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也能通过水利教育,调节水利人才培养,使得水利教育供应匹配水利行业发展需求。

4.2 打造典型“金课”

典型“金课”即具有“两性一度”的水利通用示范课,即水利专业的通用型基础课程。典型的“金课”可以分享典型的建构型课程的内容设计方法、教学实践程序或教学资源开发程序等。例如通过打造基于“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的水利专业构建型课程,可分享构建型的教学实践程序。通过其他授课教师研习或者教授这些典型课程,教师可感受并习得构建性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水利类专业课程研究内容同质化,说明全国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正在共享一些相同或相通的教学困境。研究的共性需求需要典型“金课”,应基于水利课程研究和教育研究,特别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共生态,和水利科技和水利课程的共生态,打造“金课”。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借鉴了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科研成果,课程内容也可以紧密集合水利行业发展,地域特点。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qikandaodu/2021/0420/753.html



上一篇: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福音山东水利医院引用电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 | 水利规划与设计编辑部| 水利规划与设计版面费 |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发表 |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