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2)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杜祥琬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的系统,能满足绿色低碳这个目标,需要着重讨论如何做到经济可行和安全可靠。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兼顾社会

杜祥琬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的系统,能满足绿色低碳这个目标,需要着重讨论如何做到经济可行和安全可靠。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兼顾社会用能阶段性的承受能力和长期的经济性,一方面要广泛利用各领域灵活性资源,低成本解决电力系统的平衡难题,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市场交易手段来提高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在未来大电网模式会逐步演变为大电网和一系列微网结合的模式,利用高精度的预测技术,实现局部的自平衡,减轻对大系统平衡的压力,降低增量的成本投入。从安全可靠角度来说,他认为,以创新为王,通过横向的多能互补、纵向的源网储荷发输配用协调规划,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有可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华认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我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看,需要研究“双碳”目标下能源发展及减排路径,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以及中短期过渡性技术、中远期重大颠覆性技术对能源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影响,深化研究市场设计与价格机制,研究减污降碳对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及防范措施。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表示,当前电力行业减污降碳进入了以降碳为主的战略方向,前段时间发生的能源供应短缺使能源发展理念回归“初心”,即安全是目的,是首位,是前提。关于电力安全保供,要重点审视电力保供的内涵和外延,统一各个层面的认识,注意现行政策与未来政策的协调。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之路。这是专家学者在会上达成的共识。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康重庆表示,从现有电力系统过渡到未来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非常关键。现在行业关注更多的是系统级的仿真,而随着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必须要关注从器件级到装置级再到系统级的仿真。他还认为应尽量挖掘电网负荷侧的资源并聚合在一起,形成虚拟电厂,辅助电网调控,同时做好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分析。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系统中心主任周伏秋建议,未来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配合电力系统规划去创新完善一些政策,加大对储能的开发力度;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电力市场反映资源的价值,也建立反映供需关系的价位机制。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易跃春认为,以前谈经济性更多是在电源侧,通过大家的努力,新能源发电相关制造成本、开发建设成本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以前靠补贴到现在平价上网,甚至到今后逐步低价上网。然而,未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系统、调度、储能这些都要协调互动,在构建一个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同时实现成本最低。这是需要共同研究和解决的。

Agora能源转型论坛高级顾问涂建军认为,国际能源领域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体量比较大,国情比较特殊,国际经验借鉴交流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技术层面的经验比较容易借鉴,他国的教训也相对容易避免,所以未来国际合作应进一步增强技术领域的务实性合作,避免走他国走过的弯路。

(图表均来自《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文章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网址: http://www.slghysj.cn/zonghexinwen/2021/1215/893.html



上一篇:补贴将退出近海厂址资源趋紧 海上风电已到变局
下一篇:水大鱼大:中国光伏电站出海的「黄金时代」

水利规划与设计投稿 | 水利规划与设计编辑部| 水利规划与设计版面费 |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发表 | 水利规划与设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规划与设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